<彩绘人生>陈怀远

台湾茶文化协会理事长陈怀远是台湾最早进入云南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易武,恢复普洱茶传统制茶工艺的第一人。

追寻茶文化生命内涵的执着,让他不远千里、翻山越岭从台南到云南,不仅找「茶」、品茶、制茶,甚至成立自己的陈远号茶厂,在易武偏乡写下台湾茶人与普洱茶的一页传奇。

1994年的易武老街。

医生家族,却钟情音乐摄影

如何一头栽进茶艺世界的问题,陈怀远被探询过无数次,每次他都爽快地满足大家的好奇心,答案出人意表。 陈怀远家族两代多人行医,父亲是医师,兄弟姊妹有中医师、药剂师、护理师,他自己则是生化检验师,曾在台北三军总医院任职,时间长达四年,但始终无法忘情最爱的音乐与摄影。
中华医专求学期间,陈怀远加入音乐性社团,学会弹吉他,后来跟随擅长摄影的知名音乐人黄敏等大师级人物,在音乐、摄影领域不断精进。 学生时代的三位摄影老师闲暇时都喜欢泡茶,茶汤入喉总能静心愉悦,陈怀远也开始爱上喝茶。 有别于写实、写意风格,当时他学习的是崇尚艺术创作的画艺沙龙摄影,讲究意境、唯美。 呈现出来的画面,往往是摄影者当下的心境投射。

马锅头罗德寿为陈怀远示范马帮驮茶及马帮配备

有一次陈怀远到垦丁发现一株枯木,天空一侧乌云密布,另一半光影乍现,他拿起相机准备留下天有异象的自然奇景。想不到按下快门的瞬间,竟然有匹马飞奔而过,意外勾勒出一幅旷野苍茫骏马图。没有刻意营造,也无法重来一次的巧合,让陈怀远兴奋不已、印象深刻。

翻山越岭,初访易武古茶山

离开台北三军总医院后,陈怀远回到家乡台南,先后在文南路、建业街开设茶行、茶艺馆。 但因当时儿女年幼,夫妇俩分身乏术,决定专营茶行。
为了探寻普洱茶的发展历程,一九九四年陈怀远与台湾茶界同好组成一支十八人的参访团,前往云南昆明参加两岸茶文化国际学术交流研讨会。 当时,台湾茶界开始盛行普洱茶,对普洱茶的来龙去脉等背景需求殷切。 只要提及普洱茶,就会出现「易武」这个关键字。

攸乐族挑茶。

或许冥冥中自有定数,陈怀远一行在研讨会碰到当时勐海茶厂厂长邹炳良,并且向他讨教普洱茶的由来。邹厂长建议,不妨找机会到世界茶树发源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茶厂参观。
古六大茶山之一的易武就在西双版纳。陈怀远心想,人都到昆明了,此时不去更待何时,因此决定临时变更行程,脱队踏上易武之路。殊不知这个念头让他吃尽苦头。易武并非知名、已开发的观光旅游景点,就连昆明当地导游都没听过易武这个小山乡。陈怀远从昆明搭机飞往西双版纳,再换乘汽车进易武。山区路难行,这一趟颠颠簸簸,行经无数断崖峭壁,几度徘徊生死边缘,历经千辛万苦,足足走了两天才抵达。
皇天不负苦心人,易武乡政府竟然正在进行易武茶山茶叶生产现况报告。前任乡长张毅充当向导,带领陈怀远一行沿易武老街逐一探访老茶庄。陈怀远说,清末不到一公里长的易武老街周边,尚有二、三十家茶庄。几十年后不仅不再制茶,多数茶庄连建物都不复存在,令人不胜唏嘘。尽管如此,他依旧心情激昂,紧握相机穿梭在茶庄遗迹,期盼能为梦想中的易武留下值得回顾的记忆。
陈怀远又花了两天时间,前往勐海茶厂参观,同行的台湾茶人准备依照原计画展开旅游行程,但陈怀远心在易武。他说服其中一人相伴,再度返回易武进行深度探访。这次他们停留七、八天,透过张毅等人的协助,拜访当地曾参与制茶或曾在茶厂任职的耆老,留下珍贵的访谈纪录。

攸乐古茶山基诺族采茶。

寻老茶师,揭尘封制茶工序

当时易武尝试恢复普洱茶制茶工序,问题是历经文革,老茶号早已人去楼空。 经人介绍,陈怀远请教八十多岁的老茶师张官寿,张官寿曾在同庆号、宋聘号等老茶庄当过学徒。 成年后在同庆号担任秤茶师,也负责毛茶蒸压之前的秤量工作,逐渐学会茶饼制作技术。
受访时,张官寿对制茶工序、流程都没忘,尘封已久的记忆,在众人引颈期盼中,拨云见日、渐趋鲜明。 回溯汇整了传统普洱茶制茶工序,一时之间找不到完整的制茶工具,直到陈怀远返台过了些时日,张官寿指导制作的茶饼,才透过邮寄方式寄达台湾。 陈怀远如获至宝,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的茶饼,品质果然远非机器制茶能及。 埋下日后设置茶厂、自己制茶的伏笔。
陈怀远说,初进易武的一九九四年前后,当地尚未恢复传统制茶工序,虽然家家都有种茶,不过毛茶价格很低。 茶农多将毛茶卖给供销社,供销社再将收购到的毛茶,交由大型茶厂以机器方存成茶品。 传统制茶工序重见天日后,一度没落的制茶业,逐渐热络了起来。 现在易武超过九成采传统手工方式制茶,茶饼饼型佳,后发酵转化也比较快,茶品优、市场反映非常好。

2003年古六大茶山摄影展,陈怀远(右)与中科院院士陈宗懋(左)。

成立茶厂,坚持古树茶制茶

二00一年陈怀远回到易武,收购毛茶、订制茶饼回台销售。 二00三年正式在易武成立陈远号茶厂,坚持传统工艺制茶。 有了自己的茶厂,陈怀远每年都得在易武待上很长一段时间。 春季、秋季收茶,春季约莫三至五月,秋季则落在九月、十月。 茶厂聘有二至三名专任制茶师傅,制茶期间另须雇用十多位临时工协助。
陈怀远表示,普洱茶挑茶的品种,一定要古树茶,因此首先得学会分辨古树茶与台地茶。 普洱流行老茶,不流行新茶。 老茶都是古树茶,古树至少两三百年以上历史。 云南发现的野生茶树,多的是千年以上的古树。
老茶茶色深,熟茶的茶汤色泽接近酱油色,也有人戏称像在喝中药。 但老茶内容物丰富,越陈越香、越好喝。 陈怀远强调,和一般茶不同,普洱茶不重香气,注重的是滋味。 好的普洱茶,茶汤入口滋味饱满,苦涩度不高,回甘度强,这就是古树茶的特色。 相较于普洱老茶的深黑色泽,普洱新茶的茶汤其实是清澈的金黄色。 新茶经过二、三十年就会转化成老茶。

2006年陈怀远(右)参加大陆普洱茶学术研讨会留影。

除了茶色深,普洱茶的特殊气味,对许多人来说是臭霉味,早期并不讨喜。普洱茶的神秘面纱揭开后,茶人、文史界、专家学者、业者纷纷大力推广,不可亲近的臭霉味摇身一变为隽永的茶香味。茶饼更是养生、收藏珍品,价格不断攀升。陈怀远透露,目前市面上历史最久的老茶饼,制成于清光绪年间,价值不斐。二0一九年五月,民初时期制成的茶饼,七块一桶在拍卖市场的拍卖价格高达两千三百五十万港币,令人咋舌。
每年三月底至六月底的春茶产制期间,陈怀远都亲自坐镇易武茶厂。每一款毛茶,都坚持品评,经年累月的经验累积,好茶或次级品全部无所遁形。普洱茶是易武傲人的特产,为了发扬茶文化,二0一0年起,每年四月易武都会举办斗茶大会。台湾茶文化协会五年前成立,现有会员近四十人,陈怀远担任理事长。

压茶石。

茶席展演,用风雅以茶会友

三十年前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文化来台交流,当时台湾人虽爱喝茶,却没有为自己的茶文化定调。 为了与日、韩茶界人士切磋,国内的茶界前辈将泡茶技巧、艺术,结合茶具美学,衍生出「茶席展演」,台湾「茶艺」于焉诞生。 目前每年在国内举办的大型茶席展演至少上百场,几乎场场爆满、佳评如潮。
台湾茶文化协会主要推广茶艺、推动两岸茶文化交流,且不定期安排品茶教学活动,近来每年元宵前夕更在祀典武庙开办古梅茶会,风雅品茗、以茶会友。

蘑菇茶。

陈怀远耗费二、三十年光阴,往来茶山、找回职人制茶精神。做出来的好茶,结合美学概念,推荐给世界各地茶友。其嘉木堂‧逸茗轩在普洱茶界,已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制茶堂号。陈远号、陈易号、陈君号等品类依序上市,其中二00二年及二00三年陈远号易武正山等普洱茶饼,已被上海泛华集团拍卖网站,与老字号茶庄制作的茶饼一起列入拍卖品项,品质获得市场肯定,极具收藏价值。陈怀远信心满满地说,当前台湾茶市场乌龙茶独霸,将来普洱茶一定会成为主流,请大家拭目以待。

来源:https://www.cdns.com.tw/articles/105195